jdb电子厦大最早的夜校成立于1926年,是厦大学生罗扬才等进步青年为附民开办的,鲁迅也来讲过课。
明年初将正式推出系列课程,或涉及音乐、书法、绘画、家庭教育等,也可能有编程、人工智能等高大上的课程。
19日晚,厦门大学复办夜校,面向社会大众,没有学历门槛,只为了“为乐学之人提供可学之处”。
之所以是“复办”,是因为厦大最早的夜校成立于1926年,是厦大学生罗扬才等进步青年为附民开办的,上课地点在东边社村的高明宫,据说就是现在的厦大东苑运动场。
当时在厦大任教的鲁迅为平民夜校上了第一课。厦大校史资料显示,鲁迅当时对平民夜校的学生说:“你们穷的是金钱,而不是聪明智慧……你们能下决心,你们能够奋斗,一定会成功,有光明的前途。”
2014年,厦大还曾启动职工夜校项目,只面向学校的职工,这是一个公益性项目,厦大职工可以免费上学,课程全部安排在晚上。校方说,这是为了回馈默默无闻奉献的职工。其实,校方还有一个想法:如果职工的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学校的管理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首批学生来自厦大等单位,有保安、保洁员、校内酒店行李工、服务员、食堂师傅、水电工、园丁等,上课的老师是大学教授或大学生。
职工夜校正式开办前,校方在职工中摸底jdb电子平台,看看他们需要上什么课,最终确定了三个专业:商务英语、计算机基础、礼仪。
19日晚,厦门大学夜校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几经调研论证推出的全新非学历培训项目。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国瑛说,此次厦门大学夜校重新启动,坚守“为所有乐学之人提供可学之处”的办学初心,面向校内外社会各界人士,要为他们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以促进知识更新、技能提升和个人成长。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许和山认为,高校办夜校有天然优势。一是师资力量雄厚,二是学习环境更好。高校的夜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营造出浓厚学习氛围。
他说,我们想传递一个观念,不管是什么年龄,哪怕离开校园了,仍然可以学习新东西,永远不会太晚。
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但是校方表示,也不排除今后有一些课程安排在周末。
不同于以往扫盲或是提高学历的夜校,也不同于老年大学,新时代的厦大夜校更像是成年人的少年宫。厦大继续教育学院表示,他们将紧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精心研制一系列符合新时代学习者“解压”“社交”“治愈”“知识更新”“自我提升”等多维度需要的夜校课程,以“名师”“名课”助力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大众生活。
19日晚,摄影课拉开厦大夜校复办序幕,校方说,这只是“试水”,目前还在进行各方调研,明年初正式推出夜校系列课程,可能涉及短视频制作、音乐、书法、绘画、家庭教育等,也可能有编程、人工智能等高大上的课程。届时可通过“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报名。
19日晚,在简短的开班仪式后,新时代的厦门大学夜校第一期开张,课程是摄影造型技巧,上课的是摄影家、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世雄老师。
首批学员有16人,大多来自厦大校外,年龄多在20岁到40岁,以女性居多。李世雄说,手机普及后,有越来越多人对摄影感兴趣,因此,他的摄影课,可以用相机,也可以用手机,他主要讲授摄影造型技巧。
一位女士说,她对摄影一直有兴趣,在一个学习群里看到厦大夜校开办的消息后,立刻报名。当天,她下班后开车40分钟赶过来,但她看起来兴致勃勃,她说:“不累!很高兴能有进厦大学习的机会。”
还有一位学员说,下班后赶过来上课,她非但不觉得累,反倒觉得是一种放松——以前在学校学习,都有目标,要卷绩点、卷排名,因此有压力,而夜校学习,从疲惫、忙碌、千篇一律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是有着十分简单且纯粹的学习动机,也是来寻找一份松弛感。
她说,过去听说“终身学习”,总觉是一种宣传,现在总算明白终身学习的意义,并非只有课本里的知识才能被称为“知识”jdb电子平台,也不是只有在课堂上学习才能被称为“学习”,“人的一辈子只有不断学习,才会发现生活的美丽。”
大幕还未全部拉起,台下的掌声已经响起——昨天,厦大夜校复办的消息在本报新媒体上发布后,赢得一片喝彩,不少人迫不及待地开出“菜单”jdb电子平台,厦大继续教育学院许和山院长亲自上社交媒体回应:安排!
在本报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厦门招考”留言区,市民的要求五花八门,有的提出:如果教编程、人工智能、数学之类的,就好玩了。许和山留言:“马上开出来。”
有的人对目前夜校只在厦大思明校区设点表示遗憾,希望能在翔安校区也设点,许和山回复:有需求就可以开。
今年初,苏州大学官宣苏大夜校正式上线门课程可选,有舞蹈、声乐、书法、机器视觉、ChatGPT等,还有“非遗烙画”“吴文化与苏州话”等特色课程。上课时间安排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收费最低的课程只需500元,招生对象为18周岁至55周岁的成人,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已工作的社会人士,都可以报名。
不过,也有人说,像厦大这样的985高校也开设夜校,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有人还质疑:985高校不去搞科研,为什么来开设这些小儿科的课程?
事实上,高校除了教学功能、科研功能,还有社会服务功能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你站在厦门大学门口,会看到一些带着孩子的爸妈,用一种憧憬的语气告诉孩子:这就是大学;或是在校园里,看到四处寻找陈嘉庚雕像的游客;或是看到那些事先做足功课的“显眼包”,在人群中高声介绍陈嘉庚捐资兴学的事迹或是嘉庚建筑的美妙之处时,你就会明白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明白高校向社会开放的意义。
正如厦大继续教育学院所说,高校办夜校有着天然优势。一是师资力量雄厚,很多课程,都是由高校知名教授和他们的团队主讲,自然更加吸引人;二是学习环境更好,高校的夜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营造出浓厚学习氛围。
更重要的是,“非学历化”特征促成了这轮“夜校热”的“去功利化”导向,在夜校jdb电子平台,青年们摒弃传统学业表现带来的焦虑,更多享受学习过程本身,这与大学校园这座乌托邦所代表的意义不谋而合——当有着象牙塔之称的大学引入夜校jdb电子平台,更是给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舒展心灵的平台。